close

我們接下來介紹的是台北電影節裡非常重要的台灣影片競賽「台北電影獎」,讓我們歡迎台北電影獎的同仁劉乃華跟聶華盈來介紹今年的入圍影片。

 大家知道「台北電影獎」是對台灣電影來說非常重要的一個競賽,有不少現在電影圈裡非常有成績的導演,都在台北電影獎中獲得百萬電影首獎。像是魏德聖導演的《海角七號》、戴立忍導演的《不能沒有你》、鄭有傑導演的《一年之初》。所以台北電影獎對於台灣電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獎項。只要你有台灣的身分證或是居留證,你就有機會報名這個競賽,所以這次入選的作品非常的多元。今年的報名數量有302部,已經創了歷年來的新高,初選評審花了將近10個小時,才選出今年4個類別的40部作品。

 

我們先來看劇情長片。

 

第一部作品《傻瓜向錢衝》是黃銘正導演的第二部劇情長片,這部作品在講的是兩個傻瓜不小心負了債,就被迫展開討債的旅程。這部作品非常容易入口、非常輕鬆,這也是浩角翔起第一次擔任主角。這部作品其實是導演根據自己的經歷拍攝而成,他有一次不小心參與了討債朋友的過程,所以引發了這個構想。

《屍憶》是謝庭菡導演的第一部作品,我想大家可能對這部作品並不是很陌生,它在去年夏天已經上映過了。這部作品一開始是日本《七夜怪談》的監製,他想要來台灣尋找合作拍攝恐怖片的對象,所以先跟導演合作了一個短片版本。因為短片版非常的成功,才有了現在長片版。

再來,《衣櫃裡的貓》是曾英庭導演的第三部劇情長片,如果有看過曾英庭導演之前的作品,可能會覺得這部跟之前的作品有蠻大的差異。雖然導演很年輕,但他把母親面對失去兒子的心路歷程,描寫得十分貼近人心。導演在拍完這部片以後,也領養了這部片裡的兩隻小貓,並把牠們取名為「安二郎」及「伍迪」。

《左耳》這部作品,我想大家對蘇有朋都很熟悉,這是他第一次由演員轉戰導演的首部作品,去年在大陸賣了將近五億人民幣,我想很多觀眾都有聽過,但還沒有看過這部作品,所以請大家把握這次的機會。

《只要我長大》也同時入圍了「國際新導演競賽」,這部作品裡的小孩表演得非常純真自然,雖然導演的議題稍微沈重一些,講原住民的生活可能不是那麼好,但當他用三個小男孩的角度去看的時候,反而讓我們更能感同身受。

《菜鳥》這部作品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是去年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也是鄭文堂導演繼《眼淚》之後,再次挑戰警匪類型的社會寫實電影。這其實是鄭文堂導演在擔任宜蘭縣政府文化局長時,對當時的觀察,因此產生了這部作品。

《我的少女時代》是陳玉珊導演的首部作品,我想大家也都知道這部片,也一定有很多人已經看過了。這部片是去年最賣座的國片,目前全球票房已經到24億,現在也在韓國上映中,甚至已經超過當時《不能說的秘密》在韓國所創下的紀錄。

《紅衣小女孩》是程偉豪的首部作品,導演去年才以《保險員之死》獲得台北電影節的最佳短片。導演的第一部短片叫做《搞什麼鬼》,諷刺一些拍鬼片的現象,但沒想到八年後,自己就開拍了一部鬼片。大家應該有聽說這部片會拍第二集,導演也才剛完成一部類型片《目擊者》,是屬於比較懸疑犯罪類型的影片。

《樓下的房客》就是剛剛提到的開幕片,相信大家都非常期待。大家如果有看過九把刀的原著的話,不用擔心,原著有的,這部片子都有,它沒有去掩飾或逃避,我覺得導演蠻誠實的去展現裡面的慾望、血腥,不會遮遮掩掩,是這部片很精彩的部分。

《失控謊言》是樓一安導演的第三部長片,作品敘述一樁命案牽扯出三個人的過往,這部作品四月份已經上映過了,但有同事說當時錯過了,等不及想要在電影節看。這次雖然有些入圍的劇情長片都已經上映過,但我相信很多觀眾都一樣錯過了,在這次電影節一定要把握機會,在大螢幕觀賞。許瑋甯這次演出了三部影片,包括剛才的《紅衣小女孩》《失控謊言》,還有一部短片,今年真的對她而言是大豐收的一年。

 

「台北電影獎」的報名是從去年的三月份開始到今年的三月,所以大家也許會問「怎麼都是上映過的影片?」,但其實我們蒐羅了2015年、2016年的電影,有點像是台灣電影的總驗收。對台灣電影有興趣的人,可以一直持續追蹤「台北電影獎」每年的入選影片,然後去累積對台灣電影的想法。像今年的台灣劇情長片可以看出,台灣在往類型影片發展,以前好像沒拍過什麼鬼片,但突然之間就有兩部入圍,在喜劇片、懸疑驚悚片上,也都有不少的嘗試。像是《左耳》的入選,也是另外一種台灣電影的發展,因為「台北電影獎」是以台灣導演的居留證或是身分證去界定,可見很多台灣導演現在都是在大陸發展。或是剛剛提到的《滾弄》,導演也是具有台灣的居留證,讓台灣電影有了不同的面相,因此大家可以多多關注「台北電影獎」。另外「台北電影獎」有觀眾票選獎,如果想要支持影片,可以進到戲院,把還沒看過的趕快看一看,手冊上有畫星星記號,導演都會出席Q&A。

 

接下來是紀錄片的部分,大家如果有在關注「台北電影獎」,之前紀錄片曾經連續五年拿走「台北電影獎」的最大獎:百萬首獎。直到去年,這個紀錄才被《醉.生夢死》打破,但今年紀錄片還是非常的精彩。這個單元其實也能回應今年的選片,它就是「浮世回聲」的單元,紀錄片就是在回應社會、反觀歷史,喚醒大家對議題的思考。

《海的彼端》是黃胤毓導演的作品,這次在台北電影節是它的世界首映,這部作品在講沖繩的臺灣移民對自己身分認同的問題,旁白是第三代移民,但影片主要記錄的是第一代,也就是他的奶奶。他的奶奶已經在沖繩生活很久,只會講台語跟日文,第三代他則是只會講日文,所以他很好奇自己的奶奶在台灣生活是個什麼樣的狀態。

 再來是《翡翠之城》,我想大家對趙德胤導演都不陌生,趙德胤導演連續五年都入圍台北電影獎,這部作品可以跟去年的《挖玉石的人》做對照,其實都同樣在講述緬甸挖玉石的人,他們對生活的掙扎及背景。這次的角度放在趙德胤自己的哥哥身上,雖然和上次使用同樣的素材,但是當時拍攝了1000小時的片段,他用了不同的方式剪接,是導演難得用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自己家族的影片。

 《看不見的鬼島》是林泰州導演的作品,相信如果對喜歡實驗片或錄像藝術的觀眾,都會非常了解林泰州導演的作品風格。導演以空拍的影像來講述雲林縣麥寮地區非常非常嚴重的空氣汙染,最近林泰州導演跟蔡崇隆導演也有一個計劃,是反空汙的「脫口罩!找藍天。影像行動計劃」,用影像來影響大家關注這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像是暗黑版的《看見台灣》。

《河北臺北》是李念修導演的作品,這部片花了導演15年的時間,記錄自己的父親從早期從軍的際遇,到晚年突然開始喜歡扮女裝的歷程。導演在拍攝自己父親過程的掙扎,看了會蠻沉重的。

 《末代叛亂犯》是廖建華導演的作品,他在追訴最後一批被叛亂罪所起訴的案件,如果大家有點印象,就是這個案件促使了立法院九天之內,火速的把曾有的一個叛亂條例給廢除。導演其實採用了比較劇情片的手法,以懸疑的態度來講述這個其實不是很好講的轉型正義題材,是蠻容易入口的影片。

 《日曜日式散步者》算是台灣比較少見的紀錄片,以實驗手法的形式和特別的音效,大家也可以看到在攝影上的構圖,或是資料畫面的整理、剪接手法,其實都跟以往的台灣紀錄片蠻不一樣。這部片是30年代的一個故事,導演用史料跟歷史的畫面去組成,是很有趣的嘗試。

 蘇弘恩導演的《靈山》剛在台灣紀錄片影展獲得了評審團特別獎。導演記錄自己的外公,他的外公有原住民的身份,導演在日常中拼貼了一些過往的新聞事件,講述原住民當時因為政策關係,造成後來的種種處境,像是追尋自己個人的家族故事,實際上也貫穿了臺灣從光復以來的原住民運動,以及對待原住民態度的轉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北電影節
    全站熱搜

    taipeiff2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