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0995b26-160f-4adb-8214-182a03462798.jpg

 

談《寶貝守門員》前,我會忍不住先提這部影片裡沒太多人知道的男主角Kacey Mottet Klein。如果有看過有一年光點台北「旅行移動影展」的《家》(Home),有看過同個導演的第二部長片,2012年台北電影節的《我姊姊》(Sister),請別告訴我你不記得這個演員。

在《家》裡,他10歲,是伊莎貝雨蓓和達頓兄弟班底Olivier Gourmet的兒子,在那個固執住在高速公路上的家庭裡做個天真無邪的男孩,習慣高速奔馳的來往車流,他原本只是個可愛的小男生,但有一場戲讓我從此惦記著他,那場戲是Gourmet突然發怒,無可抑制的暴怒,並會被隨著肢體暴力,KMK受到極大驚嚇,他的反應我覺得是裝不出來的,不是角色,而是演員本身受到極大驚嚇。我看完很擔心這個兒童演員,怕他心靈受創。

在《我姊姊》再度看到KMK時,他是蕾雅瑟杜的弟弟,相依為命的兩人生活,實際上是弟弟養家,照顧姊姊。姊姊冷血愛錢,情感吝嗇,KMK在自娛和裝大人間,其實也強烈渴求情感。一晚弟弟希望能偎在姊姊身旁睡覺,姊姊為此開價,弟弟掏出一張張鈔票,一塊塊銅板買親情,他的表面世故和寂寞讓人看的無比心痛,另外對手的還有公開羞辱他的吉蓮安德森,影片結束你絕對會記得這個男孩。(《我姊姊》超好看,當初放映卻乏人問津,說真的,我到現在還是非常小心眼的詛咒錯過的觀眾。)

在前兩個心智超齡,且與這些重量級前輩對戲仍十分突出的演出後,看到《寶貝守門員》,KMK終於演出屬於他這個年紀的狀態,甚至,我太習慣他前兩個角色吃重的演出,我一開始還不習慣他如此幼稚。

8af1f557-d961-42b0-bb8d-16a7809989fa.jpg

寶貝守門員》講的是一對15歲小情侶未婚懷孕的故事,我說KMK很幼稚,是因為在我看到一半時,對於小情侶的反反覆覆,對愛情無敵的天真和責任的無知感到不可思議時,我才回頭發現這部片不帶條件的寫實,讓兩個青少年誠實的當個青少年。當影片不虛矯的面對那個年紀的樣貌時,影片也讓我們發現「我的身體我自己決定」或「我們會負責養他」這樣的話多麼像口號。而開場的十分鐘內,影片也用兩場對性的處理:男孩完全不知道女孩不喜歡口交,和以女朋友曾幫朋友打手槍來質疑小孩不是他的,不渲染也不說教的處理青少年性關係。

KMK在這部片及今年柏林影展安德烈泰希內的《Being 17》的演出,比起《家》和《我姊姊》的明確,這兩部影片裡他都是演自己當下的年齡(他現在18歲),反而多了些脆弱,《寶貝守門員》裡青春期的虛榮、躁動、易怒,甚至媽寶般的依賴,KMK還原這個年紀該有的青澀和彆扭,在之前的世故後,也許回到這個年紀該有的狀態對他也是種演出挑戰。而一路甜美、單純的女主角在一場關鍵戲中一瞬成長,反而讓人難受。

這部片裡最冷血、最愛說教的角色卻也是最會讓你流淚的角色,而這個角色的奮力一搏,也凸顯的懷孕這件事不只是「身體自決」,對女性生命的影響,社會階層的差距,都影響你能否「自決」。以新導演來說,這部寫實的作品沒有張揚的技巧但完整、誠懇,好看、動人,當初辦公室同事自費去鹿特丹影展看片,在看《寶貝守門員》時不幸看到荷蘭文字幕場次,看圖說故事,還是一直跟我們推薦很好看,再請我們要到試看帶跟他們說結局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是一部讓我們回想年輕的影片,但不管我們做什麼決定,影片珍惜著我們改變的時時刻刻。

 

KMK的三個作品

螢幕快照 2016-06-27 下午3.27.33.p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w2uW_Whw8Q

KMK的第一次試鏡畫面(一部關於他的短的紀錄片)

螢幕快照 2016-06-27 下午3.32.30.p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WVHM5PHDq0

同一個紀錄片,KMK的拍片現場畫面

螢幕快照 2016-06-27 下午3.35.49.p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6GXgOQoY1k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北電影節
    全站熱搜

    taipeiff2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